中國政協網newbalance420.cn
首頁>大會發(fā)言
編者按
10月9日-11日,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圍繞“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協商議政。本報將從“學習貫徹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繁榮發(fā)展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等方面,摘編部分大會書面發(fā)言。今天摘編的發(fā)言圍繞的專題是“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敬請關注。
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李山: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天主教界要按照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努力推進我國天主教治理能力現代化,最重要的就是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始終堅持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我們不斷提高政治思想站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原則和民主辦教制度,完善全面從嚴治教的規(guī)章制度;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為契機,廣泛開展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主題教育,不斷增進“五個認同”,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黨中央關于宗教工作的一系列論述和決策部署引領天主教各項工作。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是新時代做好宗教工作、鞏固共同思想基礎的理論支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重要途徑,通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宗教教義闡釋、宗教活動和宗教教育中,促進宗教文化的交流與傳播,為宗教在當代中國的發(fā)展指明方向。
高舉愛國愛教偉大旗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天主教對教義教規(guī)作出符合時代進步要求的闡釋。中國天主教界要繼續(xù)發(fā)揚愛國愛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完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機制,深入學習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和開展“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主題教育;持續(xù)抓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宣傳教育。要繼續(xù)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我國天主教堅持中國化方向的具體要求,深入挖掘教義教規(guī)中有利于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健康文明的內容,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闡釋,從文化和神學層面深入闡釋天主教堅持中國化方向的正確性和重要意義。
加強宗教院校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內容。我們要把握好宗教人才培養(yǎng)和使用的關系,健全和落實各項規(guī)章制度,進一步提升神哲學院的規(guī)范化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2024年,我們陸續(xù)召開中國天主教各大修院負責人會議、中國天主教圣召培育委員會會議,并赴各大神哲學院和修女會走訪調研。加強宗教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和中國文化與社會系列公共課程體系建設,組織編寫符合時代特征的教材和輔導資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貫穿于宗教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深入推進天主教中國化進程中,努力培養(yǎng)符合時代要求和教會需要的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和宗教素質的“雙通”人才,為中國天主教愛國愛教事業(yè)和教會的健康傳承提供有力的保障。
發(fā)揮天主教界“做光做鹽”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引導推動以慈善為抓手,做好每年圣枝主日賑災捐獻活動,利用宗教節(jié)日和重大活動,開展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慶祝活動,積極參與扶弱濟困、救災助殘、養(yǎng)老助學、志愿服務等社會公益事業(yè),以實際行動踐行“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核心價值觀。
中國天主教界要注重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按照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始終堅持我國天主教中國化方向和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原則,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要帶頭做好橋梁和紐帶作用,積極協助黨和政府推動新時代宗教工作高質量發(fā)展。
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李光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道教的賡續(xù)與創(chuàng)新
道教文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寶貴文化資源。在道教的教理教義體系中,自始至終地貫徹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主線。道教中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24字要求相契合。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這也將推動我國道教實現新時代的新發(fā)展。
一是弘揚道教愛國主義精神,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相結合。愛國主義是凝聚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力量,是道教教義最主要的宗旨和修身養(yǎng)性的本質要求。道教提倡的“助國”“保國”“興國愛民,普濟群生”等目標,都表達了道教真摯的愛國思想和情感。廣大道眾和信教群眾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精進修持的同時,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貢獻個人力量。
二是弘揚道教遵規(guī)守戒理念,與法治思想相結合。道教以“三皈五戒”為核心的戒律,蘊含著法治內容,體現了道教的國法大于教法、清規(guī)戒律不能超越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觀念。要增強法治觀念,提高道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三是弘揚道教和諧思想,與當下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相結合。道教和諧涉及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多方面。道教倡導的“齊同慈愛,異骨成親”“濟世利人”“和而不同”“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等思想,是“以人為本”的民本理念的佐證。和諧是中華民族的人文主題,也是道教安生立教之本。道教認為,宗教和睦則民族團結,民族團結則社會安定,社會安定則人民幸福,人民幸福則祖國強大。
四是弘揚道教傳統(tǒng)美德,與提高公民道德素質相結合。道教關注人生,把人的道德修養(yǎng)作為得道的階梯。道教界要大力加強自身建設,樹立良好形象,增強道教引導世俗的能力。積極傳播道教正能量,引導人類,凈化社會,提升人格。積極弘揚道教的道德倫理,擔當起理順情緒,化解矛盾,促進和睦,維護穩(wěn)定的責任。
五是弘揚道教崇敬自然的環(huán)保思想,與環(huán)保理念相結合。道教從創(chuàng)立之初,就追求“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道教的戒律中明確提出對環(huán)保的理念,道教的“天人合一”環(huán)境觀,對當今世界如何看待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及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積極的啟示作用。道教崇尚自然、保護生態(tài),主張“一切有形,皆含道性”。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態(tài)理念就是遵循自然規(guī)律,保護自然環(huán)境,節(jié)約自然資源,維護生態(tài)平衡,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共榮共存。
六是弘揚道教的慈善倫理觀,與社會道德規(guī)范相結合。道教把積善行德看作是修行的重要途徑,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誠信、友善”異曲同工,同為培養(yǎng)人的公益品德和做人處世的道德準則。從而教育、引導、鼓勵人們履行周窮救急、濟世利人、積功累德、公益慈善、助人為樂、大公無私、講求誠信、忠孝節(jié)義等行為。要倡導人人做善事、個個講誠信,抑制惡念惡行、力行善事義舉。
全國政協常委、西藏自治區(qū)政協副主席珠康·土登克珠: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共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親切關懷下,西藏自治區(qū)黨委團結帶領全區(qū)各族人民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個創(chuàng)建”,堅持“三個賦予一個有利于”總要求,增強歷史主動、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牢牢掌握工作主動權,主動研究新情況,積極解決新問題,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西藏作為我國重要的邊疆民族地區(qū)、重要的國家安全屏障和生態(tài)安全屏障,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戰(zhàn)略性任務的落實,關系到凝聚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思想基礎,關系到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fā)展,意義深遠、責任重大。西藏地區(qū)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在全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的共性要求上,立足西藏區(qū)情開展,把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密切結合起來,與西藏工作實際密切結合起來,與西藏文化傳統(tǒng)密切結合起來,與各族人民日常生產生活密切結合起來,確保有形有感有效。
一是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持續(xù)抓好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和中華民族發(fā)展史、西藏地方和祖國關系史等教育,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研究,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切實增強各族各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夯實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筑牢反對分裂、維護穩(wěn)定的銅墻鐵壁。
二是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繼承發(fā)揚偉大建黨精神等精神譜系,弘揚“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繁榮和發(fā)展民族文化,推動各民族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進一步增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斷夯實長治久安的基礎。全面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水平,搭建起各民族溝通的語言橋梁。
三是深入挖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民族團結方面的先進模范典型,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予以呈現,精選“小而美”的故事和生動鮮活的案例,在宣傳宣講中積極傳播正能量,充分發(fā)揮先進模范典型的精神引領和示范引導作用,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提供良好的社會輿論環(huán)境。
四是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積極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qū)環(huán)境,逐步實現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融入社會發(fā)展、融入基層治理、融入日常生活,建立長效機制。
全國政協常委、東部戰(zhàn)區(qū)原中將副司令員魏鋼: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融入”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政治大局和戰(zhàn)略全局,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的關鍵時期,更加需要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重要作用。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融入社會發(fā)展、融入日常生活。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著力實現德法兼治、良法善治的好局面。一是在科學立法中體現。堅持人民至上,秉持科學精神,進一步加強社會誠信、互聯網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點領域立法,扎實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guī)審查。二是在嚴格執(zhí)法中弘揚。堅守法治底線、維護法治權威,對違法行為嚴格尺度、依法處理。完善執(zhí)法程序、改進執(zhí)法方式,更好推行人性化執(zhí)法、柔性執(zhí)法、陽光執(zhí)法。準確把握社會心態(tài)和群眾情緒,精準規(guī)范用好行政執(zhí)法裁量權。三是在公正司法中維護。堅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為根本尺度,持續(xù)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落實和完善司法責任制,加強司法權運行監(jiān)督,健全違反法定程序干預司法的登記備案通報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四是在全民守法中踐行。深入抓好全民普法和守法這項長期性基礎性工作,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健全公民和組織守法信用記錄,著力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著力營造崇德向上、團結奮斗的好氛圍。一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大力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常態(tài)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宣傳,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二是加強先進典型宣揚。大力宣傳革命英烈、“兩彈一星”元勛等民族脊梁式代表人物,宣傳時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新時代先進人物,宣傳各行各業(yè)鉆研求索、敬業(yè)奉獻的典型人物,示范帶動全社會見賢思齊、向善向上。注重用好身邊典型這種“看得見的哲理”,深入挖掘宣揚“身邊好人”“凡人善舉”等。三是加強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堅持利民惠民導向,突出思想道德內涵,進一步優(yōu)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鎮(zhèn)、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評選表彰活動,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廣泛開展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等行動,加強城鄉(xiāng)共建、軍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動。四是加強制度機制保障。充分發(fā)揮政策制度導向作用,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關要求,全面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等各方面政策制定之中。完善領導機制、工作機制、考評機制等,壓緊壓實各戰(zhàn)線各部門的責任鏈路,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力量,齊心協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著力達到無所不在、無時不有的好效果。一是從細微之處具體做。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進一步細化為各行各業(yè)的具體行為規(guī)范,覆蓋到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yè)群體,態(tài)度上更加細致,多一些春風化雨的啟潤引導,少一些簡單說教。二是積點滴之功持久做。從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一舉一動做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化成家風民風鄉(xiāng)風,力戒“一陣風”“一時熱”,對違背社會價值導向和公序良俗的行為要旗幟鮮明批駁抵制,防止問題惡化升級。三是以務實之舉經常做。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常態(tài)推進政治“大德”、職業(yè)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重點群體,以更嚴更實要求和經常性手段推動“關鍵少數”充分發(fā)揮“關鍵作用”,進而帶動全體人民更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全國政協常委、貴州師范學院院長韋維: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這些論述不僅體現了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對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安排。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是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指引新時代中國青年健康成長的燈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務必將其貫穿于青少年思政教育全過程,系統(tǒng)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進一步統(tǒng)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內容。以系統(tǒng)觀念為指導,統(tǒng)一設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體化課程目標,從小學階段道德情感出發(fā),到初中階段涵養(yǎng)政治情懷、高中階段形成政治認同,到大學階段強化政治擔當,實現各學段思政課育人目標一致性;打破原有“分學段”的教材編寫組織結構,成立教學經驗豐富的一線教師為主要成員的教材編寫委員會,構建思政課教材工作新格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內涵與立德樹人的國家之德、社會之德、個人之德貫通,完善從小學“思想品德課”、中學“思想政治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各學段教材,兼顧整體布局的連貫性與學段具體教學內容的針對性;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各地區(qū)要結合歷史文化和發(fā)展實際,出版地方特色教材、校本教材。
進一步凝聚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育資源。建設全國統(tǒng)一的大中小學思政課數字教研系統(tǒng),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各學段思政教育銜接,調整地區(qū)差異帶來的教育資源失衡,打破教學壁壘,加強教師間合作交流和教學研討;發(fā)揮教育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牽頭單位作用,鼓勵其建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機制,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各學段思政課建設等項目研究,舉辦以二者融入為主題的研討會,推廣優(yōu)秀工作案例和科研成果;充分發(fā)揮高等教育“龍頭”作用,凸顯教育教學等各類評價激勵指標的核心價值導向,引導高校在教育教學中體現具有專業(yè)學科特色的育人立意和價值導向,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和實踐的創(chuàng)新研究;各地教育部門要積極建設深度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配套制定大中小學與基地相結合的教學專題,創(chuàng)設教學場景,突破場域限制,實現家校社多元化教學系統(tǒng),將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育人目標有效貫通。
進一步抓好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師資建設。發(fā)揮好師范院校作為各類教師教育“母機”作用,建立健全各學段思政課教師一體化培養(yǎng)培訓體制,構建全學段思政課教師人才儲備供應鏈;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信息庫”建設,完善“手拉手”集體備課機制,定期組織開展教學研討活動,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跨學段思政課教師研修機制;合理配置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同時,補足其他學段教師數量,打破中小學思政課教師以兼職為主的現狀;發(fā)揮評價的導向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師德師風建設全過程,建立以政治辨識力、理論闡釋力和課堂駕馭力為核心內容的評價體系,落實退出機制,讓思政課教師隊伍結構不斷朝著最優(yōu)目標發(fā)展;各高校要保障國家出臺的各項激勵措施落到實處,發(fā)揮好職稱評審對思政課教師的導向作用。